易达公文网

易达公文网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 正文

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10篇

2022-11-29 17:25:01

篇一: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

  乡村振兴中美丽乡村建设存在 的问题及建议

  xxx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政府关注的重点,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 点问题之一,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侧重于美丽乡村的概念及内 涵、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及难点。本文 基于对不同区域的实地调研,分析美丽乡村建设在政策和操作层 面存在的问题,剖析生产、生活和生态等层面存在的不足,并在 此基础上,提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总体方面 从理论上讲,美丽乡村建设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 的系统工程,仅仅强调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全面的。但通过 基层调研发现,美丽乡村建设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重视基础 设施、泥草房及危房改造等生活方面的建设和村庄美化、环境治 理等生态方面的建设,而对如何加强农业生产、提高农业可持续 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则重视不够。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各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共同推动。党中央、 国务院提出美丽乡村建设之后,各个部门都积极响应,但调查发

   现,围绕着美丽乡村建设,不同部门都在推行本部门的行动计划, 造成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名称混乱,如政府部门的“文明村”、 环保部门的“生态村”、宣传部门的“生态文明村”、建设部门的 “美丽村庄”、林业部门的“美丽林场”等。而且,这些部门都 在建设自己的示范村,有的与美丽乡村示范村一致,有的则不一 致。当然,这些部门推行的行动计划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 部分,或者与美丽乡村是相通的。

  为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基层部门都确定了牵头或管理部门, 但调研发现,美丽乡村建设的牵头或管理部门也不统一,有的地 方是由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负责,有的地方是由农业工作办公室或 农委负责,有的地方是由宣传部负责,有的地方是由城乡建设委 员会负责。这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国家下发文件的渠道不顺 畅,监督检查的执行不力等。这可能也是造成不同部门推行各种 行动计划,建立各自部门示范村的一个原因。

  (二)生产方面 中央一号文件从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 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 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 制等 8 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农村改革的重点及方向,为进一步推动 农村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但调研发现,在美丽乡村建设 中,由于生产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出现了一些亟须解决的

   问题,重点表现在如下 4 个方面。

  1.农村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一方面,农业机械越来越

  多,马力越来越大,对田间道路、桥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另 一方面,由于缺乏日常管护,田间道路、桥涵损毁日益严重。在 2006 年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村村通要求完成 3.5 米宽的 通村路。由于当时要求基层资金配套,很多地方由于经济实力不 足,都没有配套,同时又要按照项目要求对通村路里程进行验收, 结果导致通村路质量下降。农村收入提高之后,农村机动车数量 激增,同时,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型农机具越来越 多,农村道路已经远不能适应农业机械发展的需要。

  农田水利设施欠账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同时,很多地方在农 田水利设施建设中重视灌溉设施的配套,而对排灌设施重视不够, 一旦遇到强降雨,就会发生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危害。如, 我省的农田水利设施远远不足,种粮农民因灾致贫的现象非常普 遍。此外,在一些粮食主产省,缺乏大型粮食晾晒场地或烘干设 备,收获之后,一旦遇到连续阴雨天气,粮食会发生一定的霉变, 影响粮食品质,导致农民收入下降。

  2.农业生产组织建设不规范 没有发挥作用。2014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扶持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 农民合作社,引导规范运行,着力加强能力建设。允许财政项目

   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 合作社持有和管护,有关部门要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

  但在调研中发现,存在两种现象。一是部分合作社的成立是 为了套取国家政策资金,在农业生产中并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

  一些企业或个人,为了套取国家政策资金,想方设法伪造财政项 目资金要求的条件,得到财政资金后不从事相应的工作。这种现 象不是个别,而是普遍存在。二是国家鼓励成立的千万元农机合 作社,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其中有两个原因,其一是由于农户认 为大型机械会带来种植成本的增加,一旦遇到灾害还是不能保证 经济收入;其二是个别地方规定,大型机械不能跨区到农场作业, 一些种粮大户购置了大型农业机械,却没有作业农田,不但造成 大型机械的闲置,也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3.粮食种植风险的共担机制缺失 众所周知,自然灾害是农业生产面临的最大灾害,特别是旱 涝、冰雹灾害。在粮食主产区调研发现,农民种植粮食的风险越 来越大。随着土地流转工作的推进,农民种植的规模越来越大, 必须依靠越来越多的贷款购置农业生产所需物资、支付土地租金, 付出大量利息。一旦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颗粒无收,农民 将受到致命的打击。每公顷的阳关保险补偿还不足以支付土地租 金,农民就没有能力偿还银行贷款,从而无法再贷款用于农业生 产。可以说,农民一夜之间从温饱走向贫困,几年都难以脱贫。

  由于缺乏粮食种植风险的共担机制,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受到

   一定挫伤,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愿再种粮,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 国家的粮食供应。

  4.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步履维艰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 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 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实际上,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难以推 行,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农民不愿意。一些地方在第二轮承 包土地时,水田、旱地的划分不是按照面积,而是根据土地生产 率的高低按照一定系数折算的。但抵押土地经营权时,金融部门 按照土地承包证上的土地面积计算,农民实际耕作的土地面积与 承包土地面积之间差距很大。

  其二,农户家庭成员不愿意。由于国家政策明文规定,土地 承包“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在实行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时,没有土地的家庭成员不同意,从而导致家庭矛盾,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农村社区的和谐。

  (三)生活方面 1.美丽乡村建设的工程体系不完善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投资的主要对象是地面工程建设,如村 内道路、文化广场、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电、村里路灯等硬件设施以及农民的 泥草房、危房的改造工程,而对地下工程,如污水设施建设关注 不够。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体系不完善,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

   2.政策制定中没有充分考虑 “立地”问题。在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政策制定中,没有充 分考虑落实政策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导致基层实施过程中矛盾频 出。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在推行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只提 出一些建设项目,既没有资金,也没有政策,但对下级部门则按 照一定的进度进行考核、验收,由此给地方政府造成巨大债务, 特别是经济实力相对比较弱的县市。此外,有的地方采取“以奖 代补”的方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其结果是许多基础条件比较好 的村顾虑重重,担心工作完成后不能得到奖补资金,而不愿意大 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而基础较差的村则渴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通过贷款等方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结果未能得到 奖补资金,一方面增加了村级债务负担,另一方面又导致了村干 部与农民之间的矛盾。

  3.政策执行时引发的基层矛盾比较突出 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在 基层执行政策时,出现了一些矛盾,特别是由于泥草房、危房改 造申报数量与下拨资金数量不匹配,给相关部门、乡镇的工作造 成极大的被动。如一个村上报了 10 户,结果只拨付 8 户的补贴 资金。如果当地政府为了平息矛盾,采取均分 8 户补贴的处理方 式,一方面会导致 8 户农户不满意,另一方面则会面临上级部门 的纪检、监察部门的审查。如果不采取这种方式,没有得到补贴 的 2 户农户则会上访。

   4.基础设施的管护机制缺失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分散经营替代了原有的集体统一经营, 农村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的体制和机 制,过去已建成的基础设施如何管理和使用,国家、集体和受益 农户三者之间的责任和权利如何划分等,都没有新的明确的具体 规定,导致基础设施的建、管、用相脱节,管理维护主体缺位等 诸多问题。同样,在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中,也普遍存在着重建轻 管现象。环保部门推行的集中连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污水处理 厂、垃圾中转站、运输车、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都比较 完备,但由于乡镇、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 事业的经营管理呈现出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的情况,损毁情 况比较严重,导致国家投资的浪费。

  5.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已形同虚设 “一事一议”是指在农村税费改革的系统工程中,原先由“乡 统筹”和“村提留”中开支的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道路修建、 植树造林、农业综合开发”有关的土地治理项目,以及村民认为 需要兴办的集体生产生活等其他公益事业项目所需资金,不再固 定向农民收取,改用“一事一议”的筹集办法。“一事一议”制 度起初执行较好,也解决了一些问题。但调研发现,目前,农村 “一事一议”制度形同虚设。许多村民存在“自扫门前雪”的心 态,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要求村“两委”解决,而对自己没有利的 事情则坚决反对,从而造成事难议、钱难筹、工难派,这一现象

   在农村较为普遍,即使议成了筹措资金的难度也较大,很难完成 较大项目工程建设,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

  6.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缺失 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多个部门,但彼此之间缺乏协调,每个部 门都选择自己的示范村,从各自的业务出发实施相关项目,可能 这些项目并不是这些村最需要的。这种方式导致国家投资的分散, 难以达到预期的成效。

  (四)生态方面 与过去相比,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源于 单一的不当行为,而是逐渐演化为生活、生产、生态三种不当行 为的叠加。在生产行为方面表现为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 农药、杀虫剂、除草剂;任意排放规模化养殖的粪便、污水;任 意堆放及焚烧农作物的秸秆等。在生活行为方面表现为农民任意 堆放及排放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在生态行为方面则表现为污染 企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加速转移,造成广大农村地区饮用水质的 污染以及废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1.化学投入品带来的污染日益严重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以化学肥料替代有机肥料造成的环境问 题日益严重,我国农用化肥施用总量呈现出明显的增加态势,且 施肥强度有增无减。化肥施用量从 2000 年的 4146.41 万吨,增 加到 2012 年的 5838.85 万吨,增加 1692.44 万吨,增长 40.82%;

  其中农用氮肥施用量从 2000 年的 2161.56 万吨,增加到 2012

   年的 2399.89 万吨,增加 238.33 万吨,增长 11.03%;农用 磷肥施用量的增加量为 138.10 万吨,增长 20.00%;农业钾肥 施用量的增加量为 241.12 万吨,增长 64.07%;农用复合肥量 增加 1072.10 万吨,增长 116.80%。从 2000 年到 2012 年,农 用化肥施用量增加了 40.82%,同期,农作物播种面积增长了 4.55%。计算结果表明,施肥强度从 2000 年的 265 公斤/公顷, 增加到 2012 年的 357 公斤/公顷,增长 92 公斤/公顷,增加 34.69%。

  我国化肥的利用率较低,一般在 35%左右,其余部分则进入土壤 及水体,造成污染。

  同时,农药、除草剂、杀虫剂的投入强度也很大。统计数据 表明,我国农药使用量至 2011 年已达 178.7 万吨,比 2000 年 的 127.95 万吨增加 50.75 万吨,增长 39.66%。由于农村年 轻劳动力进城务工,夏季作物生长季节无法除草,为此他们夏收 之后大剂量喷洒除草剂,一直到秋收都不再需要除草。此外,农 业生产中由于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强,投入的杀虫剂、农药剂量也 日益增加,最终导致土壤、水体的污染以及农产品品质的下降。

  农用塑料薄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特别是在水资 源十分短缺的西北地区,农用塑料薄膜对保水保墒有十分重要的 作用,但随之而来的白色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统计数据表明,农 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从 2000 年的 134 万吨,增加到 2011 年的 229 万吨,增加了 95 万吨,增长 70.90%。

  2.农药包装物污染危害越来越严重

   农药包装物(特别是农药瓶)等污染日益成为农村生态环境 污染的重要部分。目前,由于缺乏包装物回收制度,农民在使用 之后往往丢弃在田间地头或水体之中,造成二次污染。一个农药 使用量为 2000 吨的县,如果农药包装标准为 1 斤/瓶,则每年丢 弃的农药瓶将达到 400 万个!如果包装标准降低为 0.5 斤/瓶, 农药瓶个数将翻番为 800 万个!2011 年,全国农药使用量为 178.70 万吨,按照 1 斤/瓶的标准,全国产生 3.57 亿个!

  3.农村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防治措施严重缺失 近几年来,规模化养殖造成的污染明显呈递增态势。调查发 现,养殖场主大都关注如何提高畜禽产量和质量以及如何增加效 益,忽视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污水、粪便 随意排放和堆放。一方面,养殖场周边的水生态环境、土壤生态 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另一方面,周边空气环境也会受很大影响。

  在农村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方面,有关政策难以“立地”。例如, 沼气池建设项目要求养殖场运行两年才能申报,同时要为周边 80 户农民供应沼气,这在广大平原地区还可以实施,但在如重 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山区,农民居住较为分散,根本就不具 有可操作性。

  4.农作物秸秆成为影响美丽乡村景观的重要因素 农作物秸秆由过去仅用作农村生活能源和牲畜饲料,逐渐拓 展到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工业原料和燃料等用途。根据联 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各种农作物秸秆系数(K 值)为:玉米 2.5、

   小麦和水稻 1.3、大豆 2.5、薯类 0.25。每一个作物品种的 秸秆系数与它的粮食产量之积等于它的秸秆量。由此计算得到, 2012 年我国农作物产生的秸秆量达到 98837 万吨。目前,我国 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 69%,有 68197 万吨秸秆得到利用,但仍 有 30639 万吨秸秆没有得到利用。由于耕作方式、农业机械等方 面的不匹配,农民对农作物秸秆还田的认可度不高。作为生活燃 料的部分秸秆大多都堆放在地头、(村内)路边,其余的则在田 间焚烧,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5.农村生态垃圾 生活污水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大难点。随着农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日益严重,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 巨大压力。与过去相比,农村生活垃圾成分越来越复杂,包括厨 房垃圾、塑料制品等,垃圾产生量也越来越大。农民在丢弃垃圾 时往往有一个习惯,就是丢弃在房前屋后的河沟里,久而久之这 些河沟就成了垃圾堆放点。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调研发现, 很多农村已经陷于生活垃圾的包围之中,特别是遇到雨季,这些 垃圾随水漂浮。同时,由于很多农民家庭都没有下水道,生活污 水则是任意倾倒在院外的路上,或者与固体垃圾倾倒在一起。生 活垃圾、生活污水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呈加重态势,成为农村 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6.村庄绿化推行困难重重 村庄绿化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在推行过程

   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一,国家只提供绿化苗木,但没 有土地征用的补偿费用;二,绿化占用耕地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 的冲突。

  二、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性建议 根据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提出如下政策性建 议。

  (一)做好政策的顶层设计,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在政策的顶层设计上,应从项目导向转向基层需求导向,不 是各个部门想搞什么就搞什么,而是看基层究竟需要什么,基层 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否则基层矛盾会持续不断。同时,应该根据 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设计不同的发展模式,不要全国一个 模式。

  (二)统一管理机构,规范名称 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自上而下统一管理机构,便于推动开展 工作;自上而下的各个部门推行的项目都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不 要再设立一些其他名称。此外,各部门之间应建立协调机制,共 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三)围绕农业生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特别是粮食主产省份,种植规模将日 益扩大,大型机械的推广势在必行。因此,从国家层面,加大田 间道路、通村道路、桥涵以及晾晒场地、烘干设施建设的投资力 度,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四)建立粮食种植的风险共担机制 要尽快建立国家、集体和农民共同承担的粮食安全风险机制, 最大限度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首先,国家应尽快加大对种粮大 省的财政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其次,需要建立粮 食安全风险共担机制,确保在灾害之年农民收入不减少,规避农 民因种粮而致贫的风险。最后,建立预期收益贷款模式,设立阳 关大厅,减少农民贷款的中间环节,节约贷款的额外费用支出。

  (五)及时调整不适合基层实际的政策 美丽乡村建设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应及时解决,确保不给基 层政府、村集体带来经济负担。应将泥草房、危房改造资金整合, 对房子集中改造,不再把资金分配到户;同时,迁村并点应在泥 草房改造之前,否则会造成国家投资的浪费。这需要民政部门、 建设部门、新农村建设部门等相互协调。

  (六)建立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管理的创新机制 逐步建立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管理模式的创新机制,克服重 建轻管,确保“工程建一处、服务一方群众”的目标,明确管理 主体和管理责任,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 知识水平和管理技能。考虑到管护资金缺失,建议根据不同区域 的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对行政村的转移支付力度,专门划分部分 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日常管护。

  (七)建立种植业、养殖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 通过建立种植业、养殖业相互协同的产业体系,发展循环型

   农业,一方面可以减少规模化养殖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另一 方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根据循环型生态农业 原理,在具有规模化养殖的区域,构建以农作物生产为基础的生 态农业产业循环体系,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协调发展,使养殖 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逐步建设高标准农田,农作物秸秆为养 殖业提供饲料,实现区域内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产业之间的 农业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同时,也逐步 减少化肥的投入,进而改善土壤,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八)建立农药包装物、塑料薄膜回收机制 制定农药包装物、塑料薄膜回收奖励办法,提高农民参与的 积极性,发挥销售企业在农药瓶、肥料袋等包装物回收中的作用。

  以部分补贴的形式,鼓励农药经营单位负责回收,由企业集中处 理,减少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

  (九)加强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及技术的研究 针对不同区域,组织不同领域的专家、实际工作者研究适应 于不同区域的农村污水处理模式与技术,以供不同区域选择。

  (十)加强对农民的义务教育 近 10 多年来,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对农村发展 起到了巨大作用。在此过程中,农民权利意识得到强化,但农民 的义务意识却呈下降趋势。国家对农民几乎没有任何约束机制, 因此,有必要采取刚性政策,强化农民的义务教育。

  

篇二: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

  最后还要盘活农村现有的集体资产促进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立足现有资源以村级集体资产折资帮扶资金入股等多种方式入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构建新型经营主体与村集体农户共荣共生合作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村集体经济向上向好的发展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面临问题及解决措施

  乡村振兴战略,为亿万农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但由于受到“重城市轻乡村”固定思维的影响,乡村全面振 兴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下面我就乡村振兴战略的难题以及如何解决难题实现振兴谈谈我的看法。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面临的问题

  提到乡村振兴,不可回避当前农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把它归纳为“四化”。

  一是人才“流失化”。从乡村人口结构来看,农民进城务工规模较大,留下来的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导致城 乡人才差距不断加大;由于乡村工作压力大,高素质、有能力的人不愿意到村任职;加之受编制数制约,乡镇事业单位 已近20年未进人,现有技术人员年龄偏大,导致建立健全乡村人才队伍难度大。二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薄弱化”。早 期建设的基础设施普遍标准低,部分老旧设施已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需要,并且很多村对基础设施缺乏管 理,导致公路、水路、电路等基础设施破损严重,难以长期发挥效益。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当前农村普遍存在施用化 肥农药以获取高产、违规开采地下水等现象,导致农业使用地污染严重;加之不少村民仍存在乱砍滥伐、乱挖乱建乱倒 垃圾等行为,导致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美丽乡村的难度加大。三是精神文明“荒漠化”。不少村民存在“没钱的人当农民,有 钱的人当大哥”的拜金思想以及“蹲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懒惰观念,加之滥办酒席、“薄养厚葬”的成规陋习 在农村已风行多年,导致培养“新型农民”改变城规陋习难度大。四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单一化”。现在不少村村级集体经 济发展都存在思路不清晰、政策不健全、举措不成形的现象,一些发展靠前的村也因发展思路单一,资源得不到充分利 用,优势发挥得不明显。

  二、乡村如何解决难题实现振兴

  (一)汇聚“人气”,筑牢农村基层组织基础。要借助职业技术学校等平台,对农户开展技术、创业服务等方面的培训, 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培育一批“新时代的新农民”,还要建立人才“数据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引导高校毕业 生、致富能手、外出务工优秀人才回村任职、回乡创业,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来。

  (二)依托村情,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方面规划时要以各村实际需求、各村特点来确定项目类别,让基础设施建 设与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达到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要建立基础设施长效养护机制,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农民成 立专业组织,负责基础设施日常养护工作;最后要从“控源、治污、植绿、育民”四方面入手,抓好乡村环境卫生工作, 让村民获利获惠,感受到农村环境整治的益处,引导村民自觉投身到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来。

  (三)摒弃陋习,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在农村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教化行则民风淳,教化废则民风败”, 一方面要树立起道德模范人物,既能让其守望乡里,造福桑梓,又能让更多的村民学习效仿。另一方面要广泛发动村民 讨论修订村规民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家看得见、听得懂的“土规定”“土口号”中,形成百姓能明白、愿遵守 的约定俗成。最后要结合“三送三促”,开展思想道德宣传和科学文化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不断转变观念、移风易俗,养 成文明习惯,推动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建设。

  (四)超前规划,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方面要因村制宜,按照“镇抓产业、村抓特色”的思路,集中发展特色产业 项目,围绕支柱产业,发展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让农民尝到改革的甜头,提高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创新发展方式, 推行“农业+电商、+旅游、+文化、+养生”模式,拉长产业链,提升产业效益,让集体和农民有更多的收入。最后还要盘 活农村现有的集体资产,促进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立足现有资源,以村级集体资产折资、帮扶资金入股等多种方 式,入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构建新型经营主体与村集体、农户共荣共生、合作发 展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村集体经济向上向好的发展。

  

篇三: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我县在乡村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 未根本解决,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给乡村振兴带来很大困难。

  三产融合程度不深。一是农业产业规模不大,全县 XX 家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中畜禽加工的占 XX 家,饲料加工占 XX 家,蔬菜加工的占 XX 家,食用菌加工的 XX 家, 种子种苗企业 XX 家,涉及休闲农业的 XX 家,其他 XX 家,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 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二是三产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创新。虽然出现了农民电商专业 合作社、订单式农业、流转承包农业等,真正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 在一起的,所占比例并不高。三是农民技能素质相对低,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缺乏,抑制了 先进技术要素的融合渗透。农户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认识等新业态认识不够,抑制了三产 融合发展进程。

  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一是管理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便 有也不严格执行。成员账户不健全、不规范。农村合作社严格按合作社章程正常开展经营活 动的比例很低。有些合作社虽然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运行正常,但内部运行不规范, 合作社的章程、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二是发展资金短缺,后劲不足。农民合作社的主 体是农民,农民自身的经济基础弱,积累少,经济实力差,合作社贷款融资难,严重制约了 部分合作社的发展。

  4.农业服务技术力量不足。农业技术人才短缺和技术服务力量不足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 因素,XX 瓜菜复种面积 XX 亩,拥有冬暖式大棚 XX 万座,大中小拱棚 XX 万亩、露地蔬菜 XX 万亩、食用菌播种面积 XX 万平方米,农业部门现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 XX 人,中级职称 技术人员 83 人,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近年来承担工作逐年加大,但人员减少和专业技术人员 匮乏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3、农民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工作推行难。由于我县多数农村经济实力有限、农民认识 有待提不高,很多群众对乡村振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是 上级的要求,等靠要思想严重,对一些惠及自身的项目存在政府投入就干,不投入就无法运 作,从而出现上头热、下头凉的现象,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导致乡 村振兴的部分工作推行难。

  结合莘县实际,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围绕粮油、畜禽、果蔬菌、水产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积极推进产业 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着力打造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和智慧型 “四种业态”,一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实行基地建设、科研开 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一体化经营,抓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规范提升农产品产地市场;

  二是在农产品加工上实现突破。积极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深加工,发展果蔬冷链物流;

  三是发展生态循环产业。将立足农业废弃物和加工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发展绿色农业、循环 农业构建生态保护与效益并举、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新体系。四是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深 度挖掘香瓜、西瓜、蔬菜等品牌产品的文化底蕴,扶持、推介以现代农业嘉年华、中原现代

   农业生态园、柏庆合作社为代表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 的融合。

  2.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抓手,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当前,农村改革进入深水区,这对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提出许多新的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 大背景下,释放改革红利,关键要继续秉承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持续深入推进农村重点领 域改革。要完善“三权”分置改革,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为提 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提供有力支撑。要推进“三变”改革,更好地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 大农村集体经济。

  3.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为重点,持续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长期以来城乡投入发展不均衡,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生活居住环境较差、产业配套设施与服 务缺乏,农业农村发展面临多重短板。深入抓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 以改造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网络为抓手,推动水利、公路、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 施向农村延伸,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4.以提高科技水平为重点,不断强化农业农村科技支撑 。

  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加快构建农业科技源头创新体系、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农 技推广服务体系、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服务体系和科技人才支撑体系,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 能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为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提供有力支撑。重点是构建四大体系:以提高主要农 产品供给质量为导向,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源头创新体系建设;以科技产业化与集成示范为重 点,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以主体多元化、服务优质化为方向,加快推进基 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以培育各类高素质人才为核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人才支撑体系 建设。

  

篇四: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

  土地流转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为了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各区县应制定土地流转管理实施细则对土地流转形式土地流转年限土地流转价格的确定方法土地折股量化办法土地流转风险防患土地流转的事中事后监管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费用收取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等予以具体明确的规定

  实施乡村振兴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01 乡村产业振兴存在的问题 一是传统生产方式竞争力较弱。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其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投入产出比较低,与发达国家 相比缺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采用传统生产方式生产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

  二是乡村产业发展缺乏相关资源。

  乡村产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渠道、法律、法规等方方面面,而 且乡村产业项目投资较大、见效较慢、周期较长,投资回收期一般都需要5年左右。

  而我国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城乡发展严重失衡,目前乡村缺乏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渠道等相 关资源,使我国乡村产业发展受到了较大约制。

  三是区县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滞后。

  虽然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战 略规划、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但由于各省、市、区县、乡镇、行政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其优 势、机会、劣势和威胁差异较大,不可能采用同一种模式发展乡村产业。

  如何发展?朝什么方向发展?采用何种模式发展?需要采取哪些策略、办法和措施?这些都需要从战略层面来考虑。但从调 研情况来看,我国各地区的《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还比较滞后,这就使得我国不少乡村的产业振兴发展方向、发展 目标、发展路径以及需要采取的策略、办法和措施等不明确。这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极为不利。

   四是乡村产业发展机制不完善。

  对于乡村产业发展,无论是从事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或乡村特色旅游业,都需要从上游、中游、下游等各个环节形 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才能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进而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附加值。而要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 链,需要完善的乡村产业发展机制作保障。

  从实地调研来看,我国有不少区县的乡村产业发展机制还有待完善:

  一是缺乏《乡村产业发展实施细则》;

  二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不配套,如农业资金主要用于乡村产业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其它产业链环节的支 持与扶持较少等;

  三是乡村产业发展的融资机制不完善,乡村产业项目的融资非常困难;

  四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是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

  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但土地问题涉及到村民的切身利益,特别 是作为弱势群体的村民来说,其土地权益在流转过程之中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目前我国在土地流转过程之中有不少问题没有规范,如土地流转形式如何选择、流转价格如何确定、土地如何折股量 化、流转风险如何防患、事中事后如何监管、生态环境如何保护、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如何建立、流转管理服务费如何收 取、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如何建设等,都还没有具体的相关规定。这就导致村民的土地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

   02

  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及意义

  1.转变乡村生产经营方式。

  要加快我国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步伐,必须改变单家独户的传统低效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从传统的种植业扩展 到“农、林、牧、渔、旅”的大农业系统,延长乡村产业链和价值连。

  一是加快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二是引导农业大户、青年村民、返乡创业村民、复员军人、大学生等兴办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农业社会 化服务组织,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三是以农产品为载体,建立和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乡村产业链条;

  四是依托生态农业、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乡村特色 旅游业等乡村产业新业态,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2.乡村产业振兴需整合社会资源。

  由于乡村产业发展最缺乏的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渠道等资源,恰好是工商企业拥有的优势。因而应利用工 商企业的这些优势,与乡村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特色资源、人力资源等进行有机融合,走出一条农工商贸旅相结合 的乡村产业发展之路。

  一是引导动员工商企业和民间资本下乡,组织成立乡村产业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乡村产业;

  二是由区县干部牵头,利用血脉亲情和乡情乡愁,动员离乡人才中的企业家和优秀人才回乡创业,逐步完善乡村产业链;

  三是制定《非农村人员去乡村任职管理办法》,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中青年、大学生、离乡人才到乡村任职,带动 村民发展乡村产业;

  四是鼓励身体健康的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离退休人员到乡村咨询指导,发挥余热,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持。

  3.制定区县《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要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各区县应尽快制定《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一旦有了《规划》,各区县、乡镇、行政村的乡 村产业就能有方向、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乡村干部和村民就能凝心聚力地撸着袖子加油干。这对乡村 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完善乡村产业发展机制。

  首先,各区县应尽快制定《乡村产业振兴实施细则》,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意义、原则、方式、方法、模式、流程、负面 清单、组织领导、绩效考核、保障措施等进行明确规定;

  其次,从乡村产业发展涉及到的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渠道、土地、法规、税费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乡村产 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

  第三,发挥我国的体制优势,建立社会资源整合机制,以农工商贸旅相结合的方式发展乡村产业;

  第四,建立乡村产业发展融资机制,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渠道;

   第五,建立乡村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以调动社会资源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并对出现的相关问题与 矛盾进行协调; 第六,建立农业生态效益补尝机制,对生态农产品的认证进行监督,并加大政策扶持,实现农产品的无害化和市场化发 展; 第七,制定《农村闲置民宅改造置换办法》,引进民间资本合作经营,打造一批精品民宿; 第八,鼓励成立各种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和行业管理。

  5.严格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土地流转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为了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各区县应制定《土地流转管理 实施细则》,对土地流转形式、土地流转年限、土地流转价格的确定方法、土地折股量化办法、土地流转风险防患、土 地流转的事中事后监管、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费用收取、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 等予以具体明确的规定。

  这对严格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完善区县、乡镇、行政村土地流转服务管理体系,建立土地流转招拍挂制度、履约风险保 证金制度、监测分级备案制度和鉴证制度,以及引导和加快土地流转,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 处理。)

  

篇五: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

  乡村产业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动力,只有产业发达、经 济实力上升,才能带动文化、人才、生态等要素的发展,才 能为组织振兴提供经济保障,才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 施。尤其是在当前乡村振兴起步阶段,发展乡村产业、振兴 地方经济更是格外重要。但是,在工作实践及专项调研中我 们也发现,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地区乡村产业发展还存在一 些困难和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及时解决。

  1、农业产业规模小,缺少带动作用。我县是农业大县, 近年来工业虽然有长足发展,但是农业仍在产业结构中占较 大比重。涉农企业主要以面粉加工、木材加工类为主,普遍 规模偏小,可以称得上农业龙头企业的很少,这类小企业对 整个乡村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有限。例如,有多家木材加工 厂,已经营多年,但是规模一直没发展起来,每个厂子都是 二三十人的小加工作坊模式,这些厂子加起来也消化不完当 地木材。这类的产业虽然也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有一定的 社会效益,但是总体来说,没有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明显推 动作用,更谈不上推动产业振兴。

  2、产业链短,效益低。我们本地的农产品大部分都没 有经过深加工,直接外销了。部分面粉厂也只能算粗加工, 下游产品没有开发。农产品增值的大头都在后期精加工、深 加工环节。例如一个种山楂的果农说到:“我辛辛苦苦一年,

   一斤山楂卖一块多钱就挺高兴了,可是我去超市买山楂片、 山楂卷,八块钱一斤,很可能就是用我的山楂加工的,这加 工费怎么这么高呢”?另外,养殖领域也存在这类问题,比 如现在猪价又达到了低谷,生猪一斤六元左右,做为养殖户 来说,这个价格是赔钱的。可是市场上的猪肉现在是十几元 一斤,有的养猪群众忿忿不平地说:“我这忙半年瞎忙活, 都是给杀猪的打工了”。这些事例都说明,农产品加工环节 有可靠、可观的效益,如果不能有效开拓农产品加工,单靠 种养不可能实现农民快速致富,更谈不上产业振兴。

  3、人才、技术、资金存在短板。在我们的调研中,很 多群众和企业老板谈到,他们也有发展、壮大产业的想法, 但是,人才、技术和资金是制约发展的三个短板。例如前面 谈到的山楂种植户就说:“咱也知道加工山楂挣钱多,但是 咱没这个技术啊,学会了技术也没钱办加工场啊,办好了厂 子咱也不知道产品怎么卖啊”;企业发展最愁的是资金和人 才,板厂经理说:“咱这厂子想要发展壮大,跟上外边先进 技术,第一得有钱投资,买先进的机器,再就是得有人才, 越先进的机器越需要高技术人才。就咱们这条件,根本没那 个能力买现代化的设备,高级人才人家也不往咱这儿来,所 以也就发展不起来,成恶性循环了”。这些制约短板单靠群 众和个别企业是没能力补齐的,需要政府出面,通过政策引 导来慢慢解决。补齐了这些短板,我地的产业发展就会明显

   的提高一个档次,产业振兴的速度才能进入快车道。

  4、缺少统一、长远规划。推进产业振兴过程中,采用

  龙头企业示范带动,辅以政府统一规划引导,是保证产业发 展方向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工程,产业 振兴任重道远,需要常抓不懈。乡村振兴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各地区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还能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才 是最理想的发展模式。这就需要在发展初期,制定出整个地 区统一、科学、长远的发展规划,发展过程才能有序、能效。

  乡村产业振兴才能有章、有法。

  

篇六: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

  样本村中现任村支书的文化程度多为初中程度占374高中程度的占248中专占1614中专以上的占95高中中专及以上合计504与前任村支书相比高出189个百分点前任村支书高中毕业中专毕业和中专以上的分别为18658和71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但大专以上的高学历者仍旧缺乏

  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展开全文 张璟 陈洁 为摸清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元年我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2018 年初,课题组开展了“乡村振兴专项调查”,收集了 25 个省 262 个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根据对样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集 体经济发展情况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的调查分析,本研究梳理了 村庄面临的五大突出问题。

  一、乡村中“人”的问题突出,“三农”带头人亟待培养 村庄人口老龄化程度深且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性别比失衡情况 普遍。农村老龄化形势严峻。各地村庄中 59 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全村 总人口的比重均超过 10%的老龄化社会标准线,其中尤以东北(29.8%)、 华北(23.1%)地区农村老龄化程度最深。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样 本村中拥有高中学历的劳动力占比超过 20%的分别是华东(23.6%)、华 北(23.4%)、华南(23.3%)、东北(20.3%),最低的是西南地区(14.0%)。

  村内人口性别不平衡情况普遍存在,男女比例为 1.13:1,各区域农村 男性人数均多于女性人数。

  农村劳动力务农与非农选择呈现区域分化,华北西北东北的务农 劳动力数接近或超过非农劳动力数的一倍。样本村中,华北、西北、 东北的务农劳动力数接近或超过非农劳动力数的一倍:华北村均务农 劳动力 639 人,非农劳动力 335 人;华东、华南、西南的务农劳动力小 幅超过非农劳动力,华东村均务农劳动力 580 人,非农劳动力 507 人; 华中村均务农劳动力 514 人,少于村均非农劳动力 600 人。在非农劳 动力中,村均外出打工人数华南、西南地区最多,平均在 600 人以上, 华东、华中、华北、西北和东北分别为 402 人、489 人、289 人、330 人和 318 人;村均外来人口数西北、华南、华东地区较高,平均 200 人 以上,华中、华北、西南分别为 165 人、65 人和 89 人,东北地区最 少,平均 54 人。

  乡村“三农”带头人数量及能力不足。首先,村内党员人数较少,

   年青党员占比低。样本村党员人数平均 60 人,占村均总人口的 3%左 右,2012 年后新发展党员数占党员总人数的 17.11%。40-50 岁和 5060 岁年龄段的党员人数均为 13 人,各占 21.7%,合计达 43.4%;党员 人数最多的年龄段为 60 岁以上,平均人数 18 人,占党员总人数的 30%;30 岁以下的党员平均 7 人,占 11.7%。其次,现任村干部受教育 水平高于前任,但学历水平仍较低。样本村中,现任村支书的文化程 度多为初中程度,占 37.4%,高中程度的占 24.8%,中专占 16.14%, 中专以上的占 9.5%,高中中专及以上合计 50.4%,与前任村支书相比 高出 18.9 个百分点(前任村支书高中毕业、中专毕业和中专以上的分别 为 18.6%,5.8%和 7.1%),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但大专以上的高学 历者仍旧缺乏。现任村主任的文化水平也较低,且低于现任村支书的 平均水平。第三,村“两委”干部有异地工作经历的比重较低,经营 管理经验不丰富,个人拥有的资源有限。样本村中,现任村支书和村 主任在本村以外的地方工作过的人数占比不到 30%,但高于其前任的 平均水平约 10 个百分点。有参军经历的村支书和村主任占比约 15%, 略低于其前任 2.75 个百分点。从村支书和村主任的家庭经济条件来看, 比一般村民好的村支书和主任占 25%,比一般村民差的村支书和主任 占 13%左右,与普通村民家庭经济条件一样的占比约 60%,可见大部 分村领导个人所拥有的资源与一般村民相差不大。当前乡村带头人各 项素质有所提高,但在致富经验、能力、拥有社会资源等方面依旧缺 乏。

  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有改善,但仍存在短板,水平亟待提 升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有较多欠账,距离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 化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有改善。样本村中,贫困村占 18.8%,缺水村占 8.4%,有线电视信号户占 89.3%,有 94.3%的村能 够上网。村庄硬化道路占村内道路总长的比重为 78.5%。48.7%的村 庄有公厕,其中水冲式厕所比重为 46.2%,旱厕比重为 39.2%。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仍多,乡村道路是主要短板。调查发现, 由于政府对乡村道路投入不足,村集体成为村庄基础设施的主要供给 方。村集体支出的主要内容就是基础设施建设,集资和负债的主要用 途也是公共基础设施修建,包括乡村路桥和水利等。样本村村均集体 开支 66.0 万元,以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最多,平均 41.9 万元,占总支出 的 64%;其次是公共福利/事业支出,平均 16.9 万元,占 26%;村干部年 度工资及补贴平均 5.7 万元,办公费支出平均 1.5 万元。

  从村集体集资情况来看,2012-2017 年村集体集资数量在降低, 东北地区农村基本没有集资,华东地区集资水平最高,2017 年平均集 资 151 万元。村集体集资的主要用途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一半 的集资用于修路和建桥。其次,修建排水沟和灌溉水利设施的集资占 比也较高,2017 年为 9.1%,2016 年为 28.3%,饮用水也是村集体集 资的主要用途之一,占比约 10%。

  三、乡村经济方面私营企业带动就业能力强,但特色产业仍待开 发

  私营企业是乡村产业最活跃的主体,乡村企业发展存在较大地域 差异。企业是市场活动的重要载体,私营企业是农村企业的主要组成 部分,相较于村办和乡办企业吸纳了更多的劳动力。样本村私营企业 吸纳职工数平均为 66 人,乡办企业为 6 人,村办企业为 6 人,个体户 为 27 人;而从吸纳本村劳动力就业水平看,村办企业最高,其吸纳本村 劳动力就业比例是 90%,其次是个体户 83%,私营企业是 45%,乡办 企业是 42%。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模有限,亟须政策支持和产业规划。从样本 村来看,村均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 784.1 亩,西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 涉及户数也最多,分别是 2031 亩和 173 户。西北地区特色产业以特 色养殖为主,村均养殖牲畜 4179 头只,远超其他各区,村均涉及户数 42 户。水面养殖以华北、华南、华中地区为主,村均户数较少。

  在从事特色农产品生产的村中,拥有品牌的比重只有 18.6%。在 问及目前村里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时,有 28.9%的村庄选择特色 产业形不成规模,有 25.2%的村庄选择没有产业规划,有 18.8%的选

   择发展思路不清,有 14.7%的选择缺少政策支持。

  四、基层自治基础良好,群众性文体活动和民间社会化服务组织

  较为缺乏 村民代表大会运行和履职情况良好。从调查数据看,各村村民代

  表大会运行和履职情况良好。在 262 个调查村中,有 90.1%的村实行 差额选举,当前任职的村民委员会多为第 8-10 届,2017 年各村村民 代表大会召开的次数为 4 次及以上的占比近 70%,村民代表大会的代 表人数平均为 43 人,其中党员人数有 15 人。在村务治理中,村民代 表大会也在实际履行自身职能。

  农村公益性、群众性文体活动缺乏。在被调查村中,由村里举办 的公益性、群众性文体活动有限。近两年举办过戏剧活动的村只占 38.9%,有电影或录像活动的占 54.6%,有球类比赛活动的有 18.3%, 春节时有全村集体活动的占 38.8%。群众性文体活动有凝聚和团结人 心的作用,此方面活动的缺乏一方面与村庄经济缺少可用资金有关, 另一方面反映了村庄人气的缺乏。

  村规民约制定情况良好,但乡风文明内容仍需完善。样本村中, 有村规民约的占 80.2%,其中每家每户发放的占比 53.4%,有 64.14% 的村规民约定期修订。总体上看,农村村规民约制定情况良好。红白 喜事从简、对份子钱作出明文规定等,这些有助于农村社会交往的风 清气正,不过还有 37.5%的村庄没有出台这样的规定,说明一些村庄 的村规民约中涉及乡风文明的内容还需完善。

  五、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产权改革任务艰巨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差异大。经营性收入和上级拨款是集体经 济组织收入的主要来源。2017 年样本村的集体经济总收入为 101.3 万 元,其中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入平均 51 万元,占 50.3%,而集体经营 性企业收入平均 16 万元;集体农林业收入平均 6.8 万元;集体承包收入 平均 10 万元,其中企业承包收入 4 万元,承包地/果园收入 4.5 万元; 村公益事业费平均 5 万元,其中集体集资平均 1.1 万元;上级拨款平均 30.2 万元,占 30%;其他收入平均 3.6 万元。集体经济总收入的区域差 异大。华北地区集体经济总收入最高,平均 245.9 万元,华中和华东

   地区其次,均为 100 万元,东北地区集体经济总收入最少,仅为 20 万 元。

  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集体经济组织收不抵支。2017 年华南、西南、 西北地区集体经济当年收不抵支,华东、华北、华中、东北地区入可 敷出。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各项权能有待落实。调查发现, 只有 9.1%的样本村进行了村集体资产的折股量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改革进展缓慢。在进行改革的村庄中,折股量化的对象大部分是本村 村民,占比 57.1%,而量化对象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占比为 42.9%。

  在折股量化的村庄中,股份能够继承的占 65.5%,股份能够转让的占 57.1%,转让对象限制为家庭内部成员的占 52.6%,其余为在村集体 成员内部转让,没有村允许对外转让股权。

  六、政策建议 首先,要重视乡村“人”的发展。关注农村地区性别比失衡问题; 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动普及高中教育,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 平;积极培育乡村“三农”带头人和职业农民,为其提供必要的项目、 资金、人力培训等,提高“三农”带头人的致富经验和资源的获得及 利用能力;鼓励农村劳动力务农人数比重大的地区继续发展农业生产, 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倾向高的地区促进农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经营和加 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第二,不断加强政府对农村道路桥梁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降 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政府继续加大对村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 缺乏的村庄的公共投资,并在公共基础设施维护上给予奖补支持。对 于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要给予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支持政策和继 续倾斜支持。

  第三,因地制宜,以本村资源禀赋为基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乡 村产业发展不局限于传统种植业,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总要求 下,应利用乡村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产业的兴旺发展离不开企业 等市场主体,未来要进一步激发私营企业的积极性;支持农户个体以及 相应的企业从事乡村特色产业经营,并在产业规划、信息供给、规模

   做大、市场做强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发挥其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吸 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作用。

  第四,充分发挥基层自治力量,进一步培育农村各项服务多元供 给主体,丰富农民生产生活。一方面可继续支持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制 度,通过进一步健全议事工作制度,规范村务公开,明确权利与义务, 增强村委会工作的透明度,调动农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使村民 代表大会在农村公共事务决策和监督中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注重 农村其他生产生活服务性公益性组织的培育和发展,为农村社会活动 的举办和延续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村规民约的 制定与完善,宣传良好乡风,不断增强农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五,要继续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壮大集体经 济。要做好宣传工作,增强村干部和农民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重 要性的理解和认知。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方面应着眼制定区域差异化 政策,对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好的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为其创造 更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而对集体经济发展落后的东北、西北、 西南等地区要加强政策和项目扶持。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篇七: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

  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 篇

  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篇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政府关注的重点,也是学术界研究的 热点 问题之一,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侧重于美丽乡村的概念 及内涵、美 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及难 点。本文基于对不同 区域的实地调研,分析美丽乡村建设在政 策和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 剖析生产、生活和生态等层面存在 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 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总体方面

  从理论上讲,美丽乡村建设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 体”的 系统工程,仅仅强调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全面的。

  但通过基层调 研发现,美丽乡村建设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 重视基础设施、泥草 房及危房改造等生活方面的建设和村庄美 化、环境治理等生态方面的 建设,而对如何加强农业生产、提 髙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加农民 收入方面则重视不够。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各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共同推动。党中 央、国 务院提出美丽乡村建设之后,各个部门都积极响应,但 调查发

  现,围绕着美丽乡村建设,不同部门都在推行本部门的行 动计 划,造成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名称混乱,如政府部门的 “文明村”、

   环保部门的“生态村”、宣传部门的“生态文明 村”、建设部门的 “美丽村庄”、林业部门的“美丽林场”等。

  而且,这些部门都在建 设自己的示范村,有的与美丽乡村示范 村一致,有的则不一致。当然, 这些部门推行的行动计划是美 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与美 丽乡村是相通的。

  为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基层部门都确定了牵头或管理部 门,但 调研发现,美丽乡村建设的牵头或管理部门也不统一, 有的地方是由 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负责,有的地方是由农业工作 办公室或农委负责, 有的地方是由宣传部负责,有的地方是由 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这就 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国家下发文 件的渠道不顺畅,监督检查的执行 不力等。这可能也是造成不 同部门推行各种行动计划,建立各自部门 示范村的一个原因。

  (二)生产方面

  中央一号文件从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 持保 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 村金融 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 理机制等 8 个 方面提出了推动农村改革的重点及方向,为进一 步推动农村工作提供 了良好的政策支撑。但调研发现,在美丽 乡村建设中,由于生产方面 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出现了一些 亟须解决的

  问题,重点表现在如下 4 个方面。

   1. 农村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日益提髙,一方面,农业机械越来 越多, 马力越来越大,对田间道路、桥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髙; 另一方面, 由于缺乏日常管护,田间道路、桥涵损毁日益严重。

  在 2006 年推动 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村村通要求完成 3. 5 米 宽的通村路。由于当 时要求基层资金配套,很多地方由于经济 实力不足,都没有配套,同 时又要按照项目要求对通村路里程 进行验收,结果导致通村路质量下 降。农村收入提髙之后,农 村机动车数量激增,同时,随着土地流转 规模的不断扩大,大 型农机具越来越多,农村道路已经远不能适应农 业机械发展的 而妥。

  农田水利设施欠账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同时,很多地方在 农田水 利设施建设中重视灌溉设施的配套,而对排灌设施重视 不够,一旦遇 到强降雨,就会发生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 危害。女口,我省的 农田水利设施远远不足,种粮农民因灾致贫 的现象非常普遍。此外, 在一些粮食主产省,缺乏大型粮食晾 晒场地或烘干设备,收获之后, 一旦遇到连续阴雨天气,粮食 会发生一定的霉变,影响粮食品质,导 致农民收入下降。

  2. 农业生产组织建设不规范

  没有发挥作用。2014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扶持发 展新 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 式的农民合 作社,引导规范运行,着力加强能力建设。允许财 政项目

   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 产转 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有关部门要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制 度。”

  但在调研中发现,存在两种现象。一是部分合作社的成立 是为了 套取国家政策资金,在农业生产中并没有发挥相应的作 用。一些企业 或个人,为了套取国家政策资金,想方设法伪造 财政项目资金要求的 条件,得到财政资金后不从事相应的工 作。这种现象不是个别,而是 普遍存在。二是国家鼓励成立的 千万元农机合作社,效果没有达到预 期。其中有两个原因,其 一是由于农户认为大型机械会带来种植成本 的增加,一旦遇到 灾害还是不能保证经济收入;其二是个别地方规定, 大型机械 不能跨区到农场作业,一些种粮大户购置了大型农业机械, 却 没有作业农田,不但造成大型机械的闲置,也给自己带来巨大 的 经济负担。

  3. 粮食种植风险的共担机制缺失 众所周知,自然灾害是农业生产面临的最大灾害,特别是 旱涝、 冰雹灾害。在粮食主产区调研发现,农民种植粮食的风 险越来越大。

  随着土地流转工作的推进,农民种植的规模越来 越大,必须依靠越来 越多的贷款购置农业生产所需物资、支付 土地租金,付出大量利息。

  一旦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颗 粒无收,农民将受到致命的打击。

  每公顷的阳关保险补偿还不 足以支付土地租金,农民就没有能力偿还 银行贷款,从而无法 再贷款用于农业生产。可以说,农民一夜之间从 温饱走向贫困, 几年都难以脱贫。由于缺乏粮食种植风险的共担机制, 农民种 植粮食的积极性受到

   一定挫伤,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愿再种粮,在一定程度上将 会影响 国家的粮食供应。

  4. 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步履维艰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 基础 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 经营权向金 融机构抵押融资。”实际上,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难以推行,原因有 两个方面。其一,农民不愿意。一些地方在 第二轮承包土地时,水田、 旱地的划分不是按照面积,而是根 据土地生产率的髙低按照一定系数 折算的。但抵押土地经营权 时,金融部门按照土地承包证上的土地面 积计算,农民实际耕 作的土地面积与承包土地面积之间差距很大。

  

篇八: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

  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作者:暂无 来源:《粮农智库》 2019 年第 9 期

  张璟 陈洁(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为摸清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元年我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2018 年初,课题组开展 了“乡村振兴专项调查”,收集了 25 个省 262 个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根据对样本村经济 社会发展现状、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的调查分析,本研究梳理了村庄面 临的五大突出问题。

  一、乡村中“人”的问题突出,三农带头人亟待培养

  村庄人口老龄化程度深且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性别比失衡情况普遍。农村老龄化形势严 峻。各地村庄中 59 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比重均超过 10%的老龄化社会标准线,其 中尤以东北(29.8%)、华北(23.1%)地区农村老龄化程度最深。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

  样本村中拥有高中学历的劳动力占比超过 20%的分别是华东(23.6%)、华北(23.4%)、华南 (23.3%)、东北(20.3%),最低的是西南地区(14.0%)。村内人口性别不平衡情况普遍存在, 男女比例为 1.13:1,各区域农村男性人数均多于女性人数。

  农村劳动力务农与非农选择呈现区域分化,华北西北东北的务农劳动力数接近或超过非农 劳动力数的一倍。样本村中,华北、西北、东北的务农劳动力数接近或超过非农劳动力数的一 倍:华北村均务农劳动力 639 人,非农劳动力 335 人;华东、华南、西南的务农劳动力小幅超 过非农劳动力,华东村均务农劳动力 580 人,非农劳动力 507 人;华中村均务农劳动力 514 人,少于村均非农劳动力 600 人。在非农劳动力中,村均外出打工人数华南、西南地区最多, 平均在 600 人以上,华东、华中、华北、西北和东北分别为 402 人、489 人、289 人、330 人 和 318 人;村均外来人口数西北、华南、华东地区较高,平均 200 人以上,华中、华北、西南 分别为 165 人、65 人和 89 人,东北地区最少,平均 54 人。

  乡村“三农带头人”数量及能力不足。首先,村内党员人数较少,年青党员占比低。样本 村党员人数平均 60 人,占村均总人口的 3%左右,2012 年后新发展党员数占党员总人数的 17.11%。40-50 岁和 50-60 岁年龄段的党员人数均为 13 人,各占 21.7%,合计达 43.4%;党员 人数最多的年龄段为 60 岁以上,平均人数 18 人,占党员总人数的 30%;30 岁以下的党员平 均 7 人,占 11.7%。其次,现任村干部受教育水平高于前任,但学历水平仍较低。样本村中, 现任村书记的文化程度多为初中程度,占 37.4%,高中程度的占 24.8%,中专占 16.14%,中专 以上的占 9.5%,高中中专及以上合计 50.4%,与前任村书记相比高出 18.9 个百分点(前任村 书记高中毕业、中专毕业和中专以上的分别为 18.6%,5.8%和 7.1%),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 但大专以上的高学历者仍旧缺乏。现任村主任的文化水平也较低,且低于现任村书记的平均水 平。第三,村两委干部有异地工作经历的比重较低,经营管理经验不丰富,个人拥有的资源有 限。样本村中,现任村书记和村主任在本村以外的地方工作过的人数占比不到 30%,但高于其 前任的平均水平约 10 个百分点。有参军经历的村书记和村主任占比约 15%,略低于其前任 2.75 个百分点。从村书记和村主任的家庭经济条件来看,比一般村民好的村书记和主任占 25%, 比一般村民差的村书记和主任占 13%左右,与普通村民家庭经济条件一样的占比约 60%,可见大 部分村领导个人所拥有的资源与一般村民相差不大。当前乡村带头人各项素质有所提高,但在 致富经验、能力、拥有社会资源等方面依旧缺乏。

  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有改善,但仍存在短板,水平亟待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有 较多欠账,距离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有改善。样本村中, 贫困村占 18.8%,缺水村占 8.4%, 有限电视信号户占 89.3%,有 94.3%的村能够上网。村庄硬化道路占村内道路总长的比重为 78.5%。48.7%的村庄有公厕,其中水冲式厕所比重为 46.2%,旱厕比重为 39.2%。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仍多,乡村道路是主要短板。调查发现,由于政府对乡村道路投入 不足,村集体成为村庄基础设施的主要供给方。村集体支出的主要内容就是基础设施建设,集 资和负债的主要用途也是公共基础设施修建,包括乡村路桥和水利等。样本村村均集体开支 66.0 万元,以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最多,平均 41.9 万元,占总支出的 64%;其次是公共福利/事 业支出,平均 16.9 万元,占 26%;村干部年度工资及补贴平均 5.7 万元,办公费支出平均 1.5 万元。

  从村集体集资情况来看,2012-2017 年村集体集资数量在降低,东北地区农村基本没有集 资,华东地区集资水平最高,2017 年平均集资 151 万元。村集体集资的主要用途是公共基础 设施建设,其中一半的集资用于修路和建桥。其次,修建排水沟和灌溉水利设施的集资占比也 较高,2017 年为 9.1%,2016 年为 28.3%,饮用水也是村集体集资的主要用途之一,占比约 10%。

  三、乡村经济方面私营企业带动就业能力强,但特色产业仍待开发

  私营企业是乡村产业最活跃的主体,乡村企业发展存在较大地域差异。企业是市场活动的 重要载体,私营企业是农村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相较于村办和乡办企业吸纳了更多的劳动力。

  样本村私营企业吸纳职工数平均为 66 人,乡办企业为 6 人,村办企业为 6 人,个体户为 27 人;而从吸纳本村劳动力就业水平看,村办企业最高,其吸纳本村劳动力就业比例是 90%,其 次是个体户 83%,私营企业是 45%,乡办企业是 42%。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模有限,亟须政策支持和产业规划。从样本村来看,村均特色农产品 种植面积 784.1 亩,西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涉及户数也最多,分别是 2031 亩和 173 户。西 北地区特色产业以特色养殖为主,村均养殖牲畜 4179 头只,远超其他各区,村均涉及户数 42 户。水面养殖以华北、华南、华中地区为主,村均户数较少。

  

篇九: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

  乡镇乡村振兴情况调查报告思考建议

  X 镇位于 X 东部山区,镇域面积 X 平方公里,共有 X 个 行政村,X.X 万人。近年来,X 镇党委、政府按照“产业兴 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 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全镇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 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

  一、发展现状。(一)完善农业产业布局,助推乡村“产 业振兴”。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了 市民菜园、都市花园、乡村果园、农家乐园、养生药园、畜 禽牧园六个生态农业示范园,每个产业园都引进了一批富民 增收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种植业方面,全镇以景观 松为主的花卉苗木面积达 X 亩,以红心猕猴桃、草莓、榛子、 苹果、西红柿等为主的果蔬面积达 X 多亩,以白花丹参、金 银花等为主的中草药面积达 X 多亩。畜牧业方面,充分发挥 XX 原产地优势,努力打造 X 品牌,成立了现代农业与食品工 程设计研究院,编制了 X 产业发展规划,全镇初步形成了集 X 原种培育、幼仔繁育、规模养殖、屠宰加工、市场销售于 一体的完整产业链。X 黑猪、黑鸡、黑山羊被列为国家优质 畜禽种质资源名录。成功引进了全国民营企业 X 强、国家级 农业龙头企业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新上生猪养殖、饲料加工

   等多个优势项目,不仅大大提升了全镇畜牧养殖整体水平, 更极大的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旅 游方面,按照“三点一线·红绿相间”的旅游总体规划,大 力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深度发掘 X 战役指 挥所红色旅游资源,积极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和康养休闲景点、 基地建设。X 镇先后被评为 X 省花卉苗木百强镇、X 省旅游 强乡镇、

  (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助推乡村“组织振兴”。一 是建立完善农村干部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建立综合考评体系, 研究出台《X 镇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X 镇村干部底线管 理办法》、《X 镇村级班子管理考核细则》等多项制度文件, 村级建立了《民情日志》,各站所、社区设立了《村级动态 管理薄》,对乡村基层组织及其带头人进行全方位监督和考 核,努力打造纯洁的农村干部队伍,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 围。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带头人队伍建设。把思想政治素质好、 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作为村支部书记选拔的重要标准, 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并强化执行农村政策、引领经济发展、 服务农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等专业能力方面的培训,增强 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同时,健全支部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 根据村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 提出任期目标、年度要完成的工作目标,报经镇党委审核同 意后由村支部书记向党员和群众公开作出承诺,公示上墙,

   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大力实施“党建+产业”双轮驱动战略。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示范带头作用,积极探索 “党建+产业”融合模式,抓住产业兴旺的“牛鼻子”,挖掘 乡村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打牢产业发展 基础,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产业规划,搞活乡村产业,让 广大农民通过产业兴旺致富,收获乡村振兴的发展红利。

  (三)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助推乡村“生态振兴”。大 力实施农村净化、绿化、硬化、亮化工程,因地制宜搞好农 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相继投资 X 多万元,实施以“三清四 改五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连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在全省 率先探索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和厕所粪便生物处理一体化 工程。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实施农村道路建设、小街小巷治理、 农村垃圾卫生清理等环境整治工程。统筹推进水源地整治、 违法违规建筑物拆除、小散乱污企业关停、水源地保护区内 养殖场取缔等专项行动,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群众生产 生活环境显著改善。全镇先后有 X 个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有 X 个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X 个村被省委省政府列入乡村 振兴“十百千”工程实施名单,X 个村被评为美丽乡村创建 A 级示范村。

  二、存在问题。一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镇财 政可利用资金少,对农业农村投入不足,尤其是好的农业项 目因为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缺少扶持资金等原因而

   难以落地。同时,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农 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 展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

  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尽管我镇相继引进、培育了 包括温氏畜牧和景观松种植等在内的多个农业产业发展项 目,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 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大,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仍需 进一步加快。

  三是生态治理任务艰巨。X 镇境内有地下饮用水水源地 和水库两个地表水水源地,还有 X 河与盘龙河两大河流,是 X 区重要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砂石资源丰富。按照属地管 理原则,X 镇承担着繁重而又艰巨的水源地生态保护治理及 砂石资源监管压力,不仅每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占 用了镇村干部大量干事创业和为民服务的时间和精力。

  四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薄弱。一方面,同城市相比农村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医疗、卫生、教育、休闲、娱乐等资源 匮乏,且个人就业机会少、发展空间小,对年轻人没有吸引 力。另一方面,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很多家长不愿自己的 子女务农,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子女留在城里工作和生活。

  因此,导致一大批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高素质的农村 青壮年劳动力涌到城里,影响和阻碍了农村、农业发展。

  五是乡村治理体系不健全。村级组织事务处理能力弱化,

   村民自治参与度低,乡村治理事务仍主要依赖镇党委政府, 村务自我管理、村民自主服务、村民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功 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传统乡土文化断层,道德伦理 约束式微,以宗族观念、乡村习俗、村规民约为基础的传统 文化受到市场经济“利益至上”等价值观念冲击,乡土秩序 传承日渐中断,传统道德和伦理观念的约束力渐失,党的基 层组织功能有待强化,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三、工作建议。(一)围绕“产业兴旺”要求,加快农 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高质高效现代 农业,积极对接文旅 X、康养 X 建设,发挥利用好 X 水源地 生态环境好、旅游资源丰富、特色农业发展迅速的优势,研 究制定设施农业扶持政策,培育壮大农业“新六产”,打造 精致农业特色产业集群。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加快优质肉 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 的模式,以 X 为重点,搞好配套服务,依托产业链带动,进 一步提升全镇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

  

篇十: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

  乡村振兴存在主要问题建议 X.X 土地稀缺,项目落地艰难。现有的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一定 程度上制约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在走访调研中,村干部们反映最为集中的便是土 地问题。在现有的土地政策下,土地使用权归各家各户,村集体无土地支配权, 即使有合适的项目也无法上马。有的农民出于各种原因,宁愿土地荒废也不愿把 手中的闲置土地流转出来。

  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的村民担心土地一旦流转,就不再属于自己支 配了,久而久之会丧失土地使用权。二是有的村民不相信土地流转会给自己带来 更多的收益,缺少流转的信心。三是有的村民不愿看到不属于自己宗族的人带领 村集体发展经济,故意不参加土地流转,甚至从中作梗,唆使其他村民也拒绝参 加。因此,对现有的农村土地分配体制进行改革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

  X.X 产业缺失,集体经济薄弱。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撑。而目前 X 县多数乡 村村集体几乎没什么收入,即使有点收入的,也是依赖出租土地或林场,或尚处 于较低层次、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传统产业,无优势产业支撑,发展前景黯淡。

  X.X 班子薄弱,无力担当重任。农村发展好不好,班子是关键。当前,我国 农村发展已经进入后现代乡村时代,有点知识和能耐的本村人大都在外地發展, 这导致村干部整体素质难以担当起乡村振兴的重任。

  X.X 人气不足,发展动力欠缺。乡村要振兴,人气是根本。但在后现代乡村

   社会中,农村人口老龄化,仅靠内生是无法满足乡村振兴对人气的需要的,专门 人才就更是无从谈起。走入一些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村落,很少能够看到有人出 入,偶尔能够看到的也是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和缓步行走的黄狗。这是人口 老龄化和城市化带来的乡村现实。乡村振兴,无人难兴,必须想方设法恢复乡村 人气,让外出的人想回来,能回来,让村外的人愿意来,喜欢来。

  X.X 素质较低,制约乡村振兴。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 主要客体。没有农民这个主客体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乡村的现代化。而农民现 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素质的现代化。一个沿袭着落后的农村生活生产方式,缺少知 识,缺乏素养的农民群体,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乡村现代化的主要依靠力量。

  X 推动“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X.X 分层实施,抱团发展。X 县各行政村之间,在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方面 差距巨大,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如果不分层级一刀切,效果一定不会好;如果仅 靠一村之力,结果一定不如意。基于此,建议对全县行政村按照资源禀赋和发展 阶段的差异,分为优、良、一般三个层级,按照不同层级的特点分类实施有差别 的乡村振兴战略。在此基础上,为避免单兵作战,势单力薄,建议研究制定乡村 振兴抱团发展战略,按照地域相邻、文化相似、强弱结合的原则,实施村与村互 动,乡与乡结对帮扶。

  X.X 加强宣传,凝聚合力。乡村振兴的最终受益者是广大村民,乡村振兴的 根本依靠力量也是广大村民,离开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乡村振兴将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为此,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尤其是要通过组建乡 村振兴宣传队,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乡村振兴说清楚,讲明白,让乡村 振兴真正走进群众的心坎里,让广大村民发自内心地渴望、支持乡村振兴。

  X.X 革新体制,激发活力。针对土地要素对乡村振兴的制约,建议对现有农 村土地政策尽快进行调整,对有发展潜力、能够切实给村民带来实惠和利益的项 目,优先给予政策支持,允许其以土地经营权和使用权入股方式盘活村民手中闲 置的耕地和宅基地,并加强后续监管,保障村民利益。深化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 制改革,坚决打击借合作社之名谋取私利的行为,切实保障村民集体资产收益权。

  深入开展农村扫 H 除 E 专项行动,以法律利剑为乡村振兴披荆斩棘,保驾护航。

  X.X 配强班子,精准用人。对现有的村两委人员选举制度进行改革完善,将 本村籍年富力强的机关、企业退休干部纳入村两委班子,发挥他们人脉广、管理 经验丰富的优势,为乡村振兴发挥自己的余热。同时建议实施村主职干部本乡镇 异村交流制度,一方面能够防止权力寻租,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放开手脚推进各 项工作。此外,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从优秀村主职干部中选拔副乡镇长、从优秀村 干部中选拔乡镇公务员制度,并逐年加大力度,让那些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 的村干部不只在经济上有保障,更要在政治上有奔头,同时也让有意参与乡村治 理的在外乡贤提振信心,增强动力。

  X.X 汇聚人气,提升素质。改革开放以来,乡村之所以日渐式微,产业缺失、 人口流失是主要原因,且二者相互强化。为此,必须解放思想,革新观念,在乡

   村振兴的过程中,打破乡村原有的封闭局面,赋予“村民”这一概念以崭新的内 涵。村民不仅包括村子的原始居民,还应包括没有房屋和土地的外来人口;还可 以是长期居住在此从事绘画、摄影等艺术创造的艺术家。

  在这一内涵指引下,有目标地对村庄进行规划设计,发展相关产业,吸引相 关居民,增强村庄活力,进而促进乡村振兴。针对村民整体素质不高的现象,以 挖掘传承优秀乡村文化为突破口,以移风易俗为载体,通过多种形式,潜移默化 提升村民素质。在婚丧嫁娶这些小事上做大“文章”,引导村民牢固树立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逐步摒弃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等不良习气;发起争做文明村民行 动,大力树立宣传先进典型,让文明成为村庄金名片。

  X.X 引培人才,夯实根基。建议编制专门的“乡村振兴人才发展长期规划”, 通过外引内培,打造一支专门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立由农业专技人员和农村 各类能人组成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专兼职教师队伍;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计划, 通过开设专门培训班、实施农业专技人员与种养专业户结对帮扶计划、种养能手 与有培养潜力的年轻农民结对帮扶计划等,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在县“乡村 振兴研究院”设立专门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训班,对入读该班的学生给予学费减免 政策,对毕业后致力乡村振兴的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对在农村 工作一定年限、做出一定贡献的,在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给予加分 照顾。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奖励补助政策,由县人才办牵头,每年对经过认定、对 乡村振兴做出一定贡献的专门人才发放政府津贴,在子女入学入托、人才房租赁

  

搜索